因为感恩走上献血路 公益达人陈军友13年献血102次

时间:2018-05-30来源:孝感市中心血站作者:孝感市中心血站

        今年46岁的陈军友是湖北蓝盾之星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是他的座右铭。工作之余,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公益达人:因为感恩,他走上了无偿献血之路,13年献血102次;他六年如一日,参与志愿服务,用爱心召唤爱心。
 
        一次帮助,让他获得重生
        陈军友的名字,记载着一段军民情。
        1972年,他出生于董永和七仙女美丽故事的发生地——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那时,他的父亲任生产队的通信员,有着一手过硬的田间管理技术。驻孝8199部队慕名而来,多次邀请陈父到该部队农场作技术指导。
        1973年春,才7个月大的陈军友得了一场重病,辗转本地多家医院,仍无好转迹象。大约一个半月后的一天,在孝感县人民医院(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向他的父母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全家顿时陷入绝望无助的境地。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当天,部队的孙政委恰好来找陈父到农场帮忙。见屋前杂乱,门已上锁,一打听,才知道陈家人都在医院。于是他直接找到了陈军友病床前。向医生了解陈军友的病情后,孙政委当即向部队首长汇报了陈家的处境。经过部队协调,8个多月大的陈军友被迅速转入医疗条件相对好一些的部队医院。经过精心治疗,终于转危为安。
        为让子女铭记这份救命之恩,陈父给大女儿改名为“军香”,给迎来第二次生命的儿子改名为“军友”。陈军友后来出生的三个弟弟妹妹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军”字。
 
         铭记恩情,走上爱心之路
        父母的谆谆教导,在陈军友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他立下誓言,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关爱。
        成年后,陈军友曾在家乡孝南区毛陈镇做过一段时间小生意,但收入微薄,仅能维持基本生活。“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但苦于无方向、无能力。”他为此感到非常迷惘。
        听说献血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又听说流动献血车经常在孝感人民广场停靠,陈军友曾几次抽空从毛陈镇赶到孝感人民广场,但每次都扑了空。
        2005年10月13日,是一个让他终生铭记的日子。那天,他终于遇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流动献血车,并如愿以偿地献出了一袋爱心血。至今,他还保存着那本见证着他初心的献血证。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成分血捐献志愿者,无论严寒酷暑,只要血站工作人员一个电话,他都风雨无阻、及时赶到。

 


图为5月16日,陈军友第102次献血
 
        如今,陈军友已有13年的献血经历,累计献血102次,其中全血9次、3600毫升,单采血小板93次、185治疗单位,鲜红的献血证集了一大摞,其中一本是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的。“那是2008年1月,我去郑州卖藕,在街头看到献血车,刚好我的间隔期已到,就去献了400毫升血。”
        一次容易,十次不难,难能可贵的是一百余次的坚持。身边的朋友都对他表示由衷的赞叹,他却笑着说道:“我觉得这没什么啊,因为随时准备献血助人,我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也比以前健康了,还收获了快乐。”
 
        志愿服务,召唤更多爱心
        2012年夏天,在孝感市中心血站组织的一次成分献血者联谊活动中,陈军友见到了很多跟他一样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朋友,第一次听到了“志愿服务”这个词,并通过队友的讲述,“认识”了时任孝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孝感市义工联合会秘书长鲁锋。
        “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陈军友似乎看到了一条更为宽广的爱心路。两周后,他找到了鲁锋,报名加入了孝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同时也加入了义工联。工作之余,他经常和义工朋友们一起参加“义务巡河”、“爱心伴餐”等志愿服务活动。节假日,他到街头献血屋参与无偿献血宣传,为献血者服务。团体单位献血现场,他现身说法,讲解无偿献血知识。
        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的村里涌现出好几位义工和无偿献血者,村主任冯金凤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他们这批无偿献血者的带动下,他们村会成为全市“无偿献血第二村” 。他的一些工友和义工朋友也加入了献血队伍。
 


今年元宵节,陈军友在街头献血点参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
 
        “我想告诉九泉之下的父亲,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快乐而充实”,谈到父亲,陈军友眼里泛起了泪花,“2005年,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了我们。他幼年丧父,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后来,我又身患重病,再次得到了他人的帮助。我们一家,欠人太多的恩情,他却来不及看到我为回报社会所付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