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彭海斌,我们都叫他海哥,是岳阳市中心血站的一名普通采血车司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目前还肩负着平江县与岳阳县的采血联络工作。每年经他采集的血液达两吨左右,不仅如此,二十年来,他也是一位坚定的无偿献血志愿者。
他是一名佩戴金奖徽章的无偿献血者
说起他的献血经历,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当年他还是一名负责送血的司机,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入医院,也时常能看到那些生命危在旦夕的患者。对他触动最大的,是在2002年,一次到湘雅医院送血,在血液科候诊室内看到一个皮肤苍白,却拥有着一双扑闪的大眼睛的光头小女孩,当他看到她的惊恐眼神,还有那一声“妈妈,我怕!”的时候,让那时即将成为一个父亲的他,心里阵阵酸楚。
从那以后,他开始了每年两次的无偿献血。谈起感想,他说当时他并没有像雷锋般的奉献精神,也没有要为社会创造多大价值的伟大理想,只是觉得献一份血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却能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这种行为就有价值。作为一个在血站工作的血站人,不管是平时还是危急时刻,血站人应始终把自己作为应急固定献血者队伍中的一员,血站人既是无偿献血的宣传员和无偿献血者的服务员,更是无偿献血的“应急队员”。
面对着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平江每年的献血压力与日俱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个部门、单位和乡镇积极参与。而这些活动的具体联络和血液采集,海哥又是责无旁贷。
我问“你觉得哪次采血最难忘?”海哥一脸的无奈,老区的献血,下乡采血哪次不是历尽千辛万苦。多少次,大雪封山,可为了边远乡镇几十个人血液的采集,即使道路结冰,也得迎难而上!多少次,面对车轮悬空的惊吓场景,采血的小护士惊叫连连,脸色苍白!多少次,为了采集一个急需的熊猫血,翻山越岭,历经波折!2011年5月份的一天,不到6点,海哥和他的团队就从县城出发了,去到虹桥采血。可途经三墩乡的一截傍山公路塌方,只能绕弯走恩溪的机耕路。紧急采了35人后已经是下午了。海哥担心机耕路太窄,宽2.8米,长9米的采血车根本无法会车,只好取道南江桥到梅仙,再回平江。在幕府山上爬了一个多小时,却遭遇隧道塌方,无奈之下,又改道从南江桥到板江,到月田,再回岳阳,在车上整整待了八个半小时,晚上10点才把血液安全送回血库。而这,仅仅是他这12年来血液采集和组织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缩影而已。
随着工作中对采供血工作的不断熟悉与深入的了解,使他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平江县是岳阳市最大的一个县,人口达100多万,因为交通闭塞,观念较落后,为改变农民的陈旧观念,采集更多的血液挽救更多的病患,他在平江山区风里来雨里去,上山下乡做无偿献血宣传,由于平江山区道路艰险,路程又远,有时下一次乡来回就要十几个小时,早上天不亮出发,晚上回来时已是满天星斗。很多采血护士因经不住路途车辆的颠簸而上吐下泻,由于工作的辛苦,护士们是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一待就是整整12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艰苦努力,平江县献血人数由开始的每年几百人上升到现在每年近6000人,并成为全省“无偿献血先进县”。
作为一名有着A照的司机,他本可以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他深知自己工作很平凡,但能为献血者服务,让他感到这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在紧张而忙碌的采供血岗位上,每一份辛苦都意味着能挽救一个生命,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快乐地奉献着自己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