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金秋献热血

时间:2025-10-21来源:廊坊市中心血站作者:廊坊市中心血站

        在生活中,总有一群人,在你目光不及的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虽平凡,却不普通,他们凝聚起厚重的温情,用恒心奉献热血,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为众多生命奇迹续写篇章。
       金秋十月,九州同庆,处处洋溢着国庆的欢欣。王欢与许亚娇夫妇携手走进献血屋,想用这特殊的方式,为祖国的华诞献上一份深情的祝福。丈夫王欢已是献血多年的“老兵”,从容地完成了初筛检测;妻子许亚娇本是陪同而来,却在目睹殷红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的瞬间,心底被无声触动。听着仪器轻柔的运转声,她鼓起勇气,轻声询问自己是否也能尝试。初筛合格后,许亚娇坐上采血椅,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她一直很怕扎针,可想到这袋血或许能挽救一个生命,那份恐惧竟悄然消散了。采血过程中,夫妻俩相对而坐,王欢一直温言细语地陪她聊着家常,一点点驱散她心头的紧张。献血结束后,两人手捧崭新的献血证,相视而笑。证件上那一抹鲜红,仿佛与窗外飘扬的国旗一样炽烈。这一刻,流淌的热血化作节日里最温暖的底色,无声却格外动人。
       清秋朗日,天宇澄澈如洗,微风和煦,拂过累累垂枝,摇曳出一片静谧而饱满的秋光。来自承德的郑辉,正如这清秋里最温暖的一束光,在寻常岁月中静静绽放着她的动人。2023年,她第一次走进北京街头的献血车,挽起衣袖,让400毫升殷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那不仅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一份生命的馈赠。此后,这份善意从未因时光流转而褪色,每当献血间隔期满,她总会如约走进机采大厅,以行动延续温暖的使命。从承德的古韵悠然,到北京的霓虹闪烁,再到廊坊的朝气蓬勃,她的足迹如一条隐形的纽带,悄然串联起三座城市的温度。那份坚持,如同秋日枝头沉甸甸的果实,为等待希望的生命送去复苏的曙光;而郑辉的身影,也始终如一束光,在平凡的日子里,静静释放着温柔却磅礴的力量。
       十月廊坊,秋风揉碎暖阳,将整座城市浸染得温柔而明亮。就在这片寻常街景中,罗思忠用十五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坚守。2010年,他在天津第一次伸出手臂,献出400毫升全血。那一刻,“为爱续航”的种子悄然落进心底。次年迁居廊坊,城市变了,风景新了,唯独那份定期献血的承诺,在流转的时光里生根发芽,不曾改变。十五年来,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一次次如约而至的挽袖;没有掷地有声的誓言,只有对生命最本真的守护。每一滴热血,都是他与陌生生命之间温暖的约定;每一次奔赴,都是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仪式。他让我们看见:真正的伟大,从来不需要喧嚣的舞台。它生长在平凡的日子里,绽放在每一次无声的付出中。罗思忠用7600毫升热血证明,普通人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那束光。
        热血桂香乘着十月的风游弋于街巷,银杏叶簌簌而下,为大地织就一幅细碎的金毯。在这被暖意浸透的秋光里,一个身影渐渐清晰——医务工作者朱亚男。自2019年首次挽袖起,她便以献血为约,在守护生命的漫长征途上,静默书写着医者的诺言。身为医生,她比任何人都懂得血液的分量,那是生命与时间赛跑时最珍贵的筹码。病房里,她以专业学识为刃,为患者破除病痛的牢笼;献血屋内,她伸出手臂,让滚烫热血化作他人黑暗中的曙光。21次奔赴,7600毫升生命之泉,这些数字是她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最铿锵的回应。没有耀眼的奖章,她的荣誉写在每一个被挽救的生命里。朱亚男以仁心为笔,以热血为墨,在平凡的岁月长卷上,勾勒出不平凡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