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是多次输血患者的常见问题,其中免疫因素相关的PTR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免疫介导的PTR(IPTR)的诊疗涉及多学科,且存在标准不一、缺乏规范等问题。国内外血小板输注指南与专家共识数量十分有限,基于多学科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IPTR检测路径和应用规范仍有待完善,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指证的把握、检测方法、输注无效的处理对血小板的输注性治疗尤为重要,且对于及时识别和预防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安徽省血液中心在《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发表了由安徽省血液中心牵头撰写的《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判定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一文,该共识对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定义、判断、实验室检测方法及IPTR的预防和输注治疗策略等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并确定相应方案。首次提出了免疫性小板输注无效的定义,给出鉴别诊断和判定标准,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血小板输注性治疗提供了有效路径。
2019年,安徽省血液中心联合中科大一附院在合肥市“借转补”项目支持下《血小板选择性输注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开始启动,该项目基于建立起的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血小板同型输注的平台,对血液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需多次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在输注血小板之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查,进行必要的血小板的选择性输注。目前,已建立高频率HLA、HPA组合合肥地区数据库,能够对临床送检的疑难血小板抗体标本进行血小板同种抗体筛选及鉴定,对血小板血型患者根据已建立的供者HLA、HPA数据库挑选合适的供者进行血小板精准输注。为提供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血小板输注性治疗提供了有效路径。
在此基础上由安徽省血液中心牵头,联合《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组织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委员会和免疫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相关领域专家: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张志欣教授、安徽省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吕蓉主任、浙江省血液中心朱发明主任、广州血液中心叶欣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会兰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骆群主任等共同执笔,全国各地70名输血医学和血液病学专家共同完成《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判定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收集和参考相关指南和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就IPTR的判定及输注治疗进行深入讨论,广泛收集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判、整理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本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