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岗位平凡,但他却怀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他不仅仅是一名厨师,还有两个特殊的身份:献血者和志愿者。2000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至今共献血196次,其中全血1600毫升,单采血小板195个治疗量(可根据自身血小板计数自愿选择捐献一个治疗量或者两个治疗量),先后荣获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银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人物专访——周坤,21年坚持无偿献血,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安徽好人,听听他与无偿献血的故事。
谈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周坤印象很深刻,2000年,周坤在南京打工。有一次周末,外公去看望他,他和外公在南京街头散步,外公是一名村干部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鼓励周坤要参与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曾经有过晕血经历的他有了外公的鼓励,周坤再次鼓起勇气走上献血车,“志愿者告诉我,无偿献血对身体无害,而且可以帮助他人。”周坤第一次献了200毫升全血。从此,周坤的打工之路,也成了他的无偿献血公益之路,虽然辗转多地,但每到一个地方,周坤都会去血站“报到”,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的血站都留下了周坤的脚印、也留下了他的爱心和热血。
尽管献血有了外公的支持,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家人们还是有些担心,周坤就利用工作之余收集一些关于献血的知识说给家人们听,一次次献血,周坤的身体却很健康,渐渐地家人们越来越支持他的志愿活动。
2011年周坤来到合肥打拼,从小事做起,在辛苦中感悟生活,在奋斗中收获梦想,厨艺也是有口皆碑。在合肥打拼的这几年,周坤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由此,感恩、回报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同年,周坤走进了合肥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也成了合肥市中心血站的常客,他的献血方式从全血转变为单采血小板,每个月都去献一到两次血小板。血小板库存紧张时,他都是间隔期一满就来“报道”。现在,定期献血已成为周坤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捐献全血还是捐献单采血小板,只要病人需要,只要自身条件符合献血条件,周坤都会毫不吝啬地捋袖献血。
刚开始献血时,周坤的妻子担心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并不赞同。周坤和妻子耐心地讲解献血的安全性和对社会的好处,后来妻子看周坤身体无恙,也就默认了。同时,妻子在他的感召下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2007年,两人在杭州打工,周坤带着妻子石岩来到杭州市中心血站献血,从此两人每月都会走进血站,奉献爱心。妻子至今无偿献血149次,其中捐献全血400毫升,单采血小板179个治疗量(可根据自身血小板计数自愿选择捐献一个治疗量或者两个治疗量)。但周坤并不满足,他觉得自己的力量还是很渺小,希望有更多有爱心的朋友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在周坤的带动下,身边的同事也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结合自己21年的献血经验,周坤告诉我们,希望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他说,“首先从我个人而言,这么多年的献血经历能证明一点,献血对身体是无害的;第二我们要了解献血的目的,献出来的血液是挽救病人生命的,了解这个意义我们就会变得勇敢;第三,通过我这么多年个人的献血经历,也能充分的证明献血对我们身体是有好处的。要坚持定期献血,就会要求自己要规律饮食、睡眠、少熬夜喝酒等等。
在献血助人的追梦路上,再微小的善举也弥足珍贵。在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周坤也收获很多。他越来越感受到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感,也感到自己的血液带给陌生人重生的希望,自己是那么平凡,又那么重要,这种感觉,幸福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