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除了红细胞以外人体重要的血液有形成分之一,1882年由意大利医师比佐泽罗首次命名。它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平均直径约2~4微米,厚0.5~1.5微米,形状不规则,常常成群分布在红细胞之间。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为100×10﹡9/升一300×10﹡9/升,平均寿命为7~14天。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凝血,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数秒钟内大量聚集到血管损伤处,进而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实现初步止血。
当人体因为某些原因,如病毒感染或一些药物抑制了骨髓巨核细胞,放、化疗,肿瘤,叶酸、维生素B12等缺乏引起全血细胞减少,自身免疫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使得血小板消耗过多,常会导致血小板计数持续减低,引发机体出血,此时临床上多需输注血小板。
目前使用的血小板为单采血小板(如图),就是借助科学仪器合理适量采集的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采集过程中,血液在无菌密闭的管路中循环分离,全程使用一次性耗材,避免交叉污染。与传统的浓缩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含血小板的数量更多,每份单采血小板约含有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量,且成分更单一,使用起来更安全,能有效降低HLA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