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为打好新冠疫情阻击战,全国上下都处在封锁状态下。平江县余坪镇人民政府基层工作人员张江佳从大年初一就没得休息,和同事们连日奋战在抗疫一线。与此同时,一辆“专车”从岳阳市出发,带着通行证和一则挽救生命的请求,突破层层封锁,正朝着张江佳的方向一路疾驰。原因很简单,张江佳是一名“熊猫血”捐献志愿者。此时此刻,有一名同血型患者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着他珍贵的血液救命。这已经是张江佳数不清第多少次无偿献血了。2002年,在新疆服役期间,他参加了部队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彼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是非常罕见的“熊猫血”。
2004年退役后回到老家平江,张江佳依然坚持着用献血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人。在平江的一次献血过程中,他得知了自己是罕见的“熊猫血”,汉族人里只有千分之三的人才拥有这样的稀有血型。这就意味着,在某些危急时刻,如果他不伸出援手,就可能有人保不住性命。这激起了张江佳作为军人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张江佳的爱心之举,家人也曾有过不解,很担心这样的献血是否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尤其张江佳的母亲是家里反对态度最明确的那个。在刚开始献血的那几年里,张江佳夹在“孝义两难全”的境地里,一边偷偷摸摸地献血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一边查阅关于献血的资料,在日常聊天中潜移默化为家人纠正“献血损害身体健康”的错误观点。在渐渐取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后,张江佳的献血行动终于从“地下”转为“地上”。他从2006年开始收集自己的献血证,15年过去攒下了一摞小红本,粗略估算捐献的血液总容量超过了6000毫升。
说起多年的献血经历,张江佳对自己的奉献与付出并不挂怀,却对血站工作人员的关怀和单位领导同事的支持充满感激。每次在“熊猫血”志愿者群里报名献血后,血站的工作人员都会联系他询问是否需要上门采血。疫情期间那一次专车从岳阳赶赴平江采血,被一起值守抗疫一线的同事看见了,纷纷打趣他:“怎么大家一起献血这么多年,只有你享受VIP待遇?”给予张江佳VIP待遇的,不只是市中心血站,还有单位的领导与同事。因为“熊猫血”稀少,救急、救命的情况比普通血型要来得更紧迫,张江佳经常是工作到一半突然接到献血需求,打个招呼就得抛下手头的事立马赶到献血车,而单位上下在这件事上永远为他开着绿灯。
正是来自家庭、来自单位、来自社会的支持,让张江佳有动力把无偿献血这一件事坚持十多年。他说:“献血这件事,我会一直做下去。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素质越来越高,希望能有更多“熊猫血”志愿者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毕竟给予别人,自己收获的是快乐。无偿献血不仅可以救人,更是对生命的升华和自我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