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筛查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在南宁顺利闭幕

时间:2019-10-17来源:协会秘书处作者:协会秘书处

      由中国输血协会主办、协会输血传播疾病专业委员会、广西输血协会和广东省输血协会共同承办的“献血者筛查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于10月16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顺利闭幕。

      广州血液中心的付涌水作《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进展》报告,主要介绍了HCV全球流行情况和在中国的流行情况;HCV的基因分型,为什么要进行基因分型以及如何进行基因分型;不同HCV基因分型的病毒载量;HCV感染的自然病史和HCV 的传播、检测;HCV检测结果差异的原因;HCV的进化和起源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陈利民作《输血传播病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介绍了安全、充足、有效的输血医学三大科学问题,并从输血传播病原体概述、输血传播病原体防控策略、输血传播病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三方面作报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务与血液研究所的王小慧作《纳米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报告,主要介绍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相关概念;血液传染病筛查概况;纳米技术在“样本处理/准备”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信号放大”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读取形式/设备”中的应用;近年来标志性科研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床检验中心的周向阳作《乙肝丙肝艾滋免疫学和核酸筛查的方法学性能验证》报告,主要讲授了检验方法学性能的概念;血站为什么要关注检验方法学性能;如何进行方法学性能验证等内容。

      成都市血液中心的陈雪作《血液核酸筛查结果的分析及处理》报告,介绍荧光定量PCR的基本概念;荧光阈值;PCR实验结果分析流程;扩增曲线注意事项;DSLM计算流程;处理异常曲线结果的原则等内容。

      广州血液中心的郑优荣作《血站ELISA灰区设置探讨》报告,主要介绍了ELISA 灰区的基本概念;国内血站ELISA 灰区设置情况;ELISA Cut-off值的设置和验证;ELISA 灰区范围的设置等内容,还回顾了部分相关文献。

      上海市血液中心的王迅作《室间质评与实验室能力的提高》报告,主要介绍了相同试剂分析组检测结果分析;CITIC室间质评中常见的问题;假反应性、假阴性(漏检)和系统偏差,以及解决方案;室间质评能帮助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等内容。

      广西血液中心的周仲民作《广西釆供血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体会》报告,介绍了广西采供血机构基本情况;广西采供血系统飞行检查情况;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发展历程;质量管理工作体会;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与不足等内容。
      东莞市中心血站的何子毅作《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电子交叉配血》报告,介绍了什么是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分类;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意义;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和鉴定;抗体筛选存在的问题;黄种人独特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局限性;电子交叉配血的概念;电子配血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要求;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的应用分析等内容。

      大连市血液中心的臧亮作《实验室检测监控指标与检测策略的分析》报告。主要介绍了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建设;实验室的环境、设施、设备;检测方法的性能验证;人员的培训;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的建立等内容。

      南方医科大学的黎诚耀作《乙肝免疫献血者人群隐匿性HBV感染与血液安全评价》报告,主要介绍了OBI最新研究进展;OBI病毒学特征;新发OBI毒株遗传进化分析;OBI核心蛋白质突变影响病毒蛋白表达;核心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等内容。

      广州血液中心的戎霞作《新发再发传染病及血液筛查新技术》报告,主要介绍了新发再发传染病定义和流行原因;新发再发传染病传播特点和影响;新发再发传染病与血液安全;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新技术等内容。

      协会副理事长、TTD专委会主任委员付涌水在会议闭幕式中进行了总结,为期三天的学术会议进一步推广了国内外血液筛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提高了我国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血液筛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血液安全。他真诚地感谢各位授课老师的认真备课,感谢主持人的辛苦主持,感谢广西输血协会的大力支持,感谢为会议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会务组,感谢百忙中前来参会的各位代表。


会议主持人

 







为授课老师颁发感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