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 星期四

热血“打卡”凤城!公益达人於鹏以236次献血、93000ml爱心为生命续航

时间:2025-11-22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血液中心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血液中心 闫芮

       2025年11月12日清晨,宁夏血液中心的采血室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於鹏略带微笑的脸上。随着采血针缓缓拔出,护士轻声道贺:“於先生,恭喜您完成第236次献血,累计献血量已达93000毫升!”这位来自浙江台州的公益达人,又在自己的“热血地图”上,为“凤城”银川添上了温暖的一笔。从东海之滨到塞上江南,他用流动的热血编织成网,既为陌生的生命续航,也在旅途中收获着来自各地的善意与感动。

 

一颗种子,从遗憾中生根
      “献血的念头,其实早在大学时就埋下了。”於鹏的公益故事,始于一段略带遗憾的青春记忆。那时,献血车开进学校,作为学生干部和预备党员的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却因熬夜导致转氨酶偏高,与献血失之交臂。“没能帮上忙,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献血救人’这四个字,就像一颗种子,悄悄在心里发了芽。”
      2015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於鹏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看着鲜红的血液流入血袋,他突然明白:“原来帮助别人,可以从‘给予自己’开始。”为了让每次献血都合格,他戒掉了熬夜的习惯,2017年起更是坚持每天跑7-10公里,“身体是‘爱心的容器’,只有自己健康,才能持续为别人‘续航’。”

一张地图,用热血丈量中国
       2015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於鹏了解到血小板捐献对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性。“普通献血间隔期长,血小板捐献间隔短,能帮更多人。”第一次成功捐献2个治疗量血小板后,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带着这份爱心‘走出去’,到全国的血站‘打卡’,让热血流向更多需要的地方。”
       从此,他的旅行计划里多了一项特殊行程——“血站打卡”。截至2025年,他的足迹已遍布34座城市,从青岛的海滨到银川的塞上,从繁华都市到边陲小城,每一次走进血站,都是一场与生命的“双向奔赴”。“在青岛,志愿者会递上温热的姜茶;在银川,护士会细心讲解血小板保存知识,每个城市的血站都像‘爱心驿站’,让我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
 
236次奔赴,93000ml的生命礼物
      在宁夏血液中心,於鹏的献血档案里记录着这样一组数据:第236次献血,累计93000毫升。这份“生命礼物”背后,是10年如一日的坚持:每月至少1次血小板捐献,无论工作多忙,跑步、早睡的习惯雷打不动;为了不耽误血站工作,他总是提前一周预约,带着身份证和献血证“轻装打卡”。
      “献血不是负担,是习惯,更是责任。”於鹏的手臂上,早已布满细密的针孔,那是他公益路上的“勋章”。他先后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但比起荣誉,更让他骄傲的是“影响”:“有次在血站遇到个年轻人,说看了我的故事才来献血,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坚持都值了。”
       正如他常说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温度。”於鹏的故事,正像一粒火种,在凤城、在全国,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爱与责任——因为有爱,每一次奔赴都有意义;因为有暖,每一座城市都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