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爱在日常,先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

时间:2025-10-22来源:上饶市中心血站作者:上饶市中心血站-胡晶仪


      您是否也曾听过这样的说法:“等自己或家人需要用血时再去献都来得及,等等吧。”这看似合理的想法,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关乎生命的现实困境。今天,我们希望用几分钟,带您了解血液供应的基本逻辑,以及那份“等待”可能带来的风险。血液库存:不是“即时生产”,而是“生命预存”
      每一袋抢救用血,都来自血站平日储备的血液库存。这些血液,全部源于无偿献血者事前的无私捐献。如果所有人都抱着“用时再献”的心态,血液库存将永远处于“枯竭边缘”。急救患者、大出血产妇、意外重伤者……他们的生命通道,依赖的是我们提前构筑的血源保障。
急救用血,等不起“现献现用”
      突发事故大量失血、手术中大出血等紧急情况,用血往往瞬间高达数千甚至数万毫升。靠家属临时献血?且不说匹配需要时间,单是献血后的检测、制备流程就需至少24小时——而生命,可能连一小时都等不起。

现实很残酷:1%的献血率,难以支撑全部需求
      目前我国的无偿献血率仅约12‰,这仅能满足急救和危重症患者的用血,许多择期手术的患者需要排队等候。如果血库长期空虚,等到您或家人真正需要时,可能已“无血可用”。
唯一的解方:打破“用时再献”的循环
      要破解“用血难”“排队久”的困局,只有一条路可走:提升社会整体献血率。血液的保存期有限(红细胞35天、血小板5天),需要持续、稳定的献血来源才能维持动态平衡。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打破“被动等待”的思维,转向“主动守护”。

先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
      献血是一场生命的互助接力。它的顺序至关重要:只有越来越多人先成为无偿献血的“给予者”,当意外降临时,社会才能回馈您“及时可用的血液”。您今天献出的血,未必会直接流向您的家人,但一定会有另一个生命因它得救;而当您需要时,也会有无名的爱心者为您的生命助力。

      在此我们真诚呼吁:在健康时伸出手臂,在日常奉献爱心。您的一次献血,可能撑起一个产妇的生命,一个车祸患者的未来,一个白血病儿童的希望。
      “我为人人”不是口号,而是让“人人为我”成为可能的唯一途径。此刻,您愿意为那份未知的生命需求,提前存下一份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