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秋日献热血

时间:2025-09-30来源:廊坊市中心血站作者:廊坊市中心血站

       在生活中,总有一群人,在你目光不及的地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虽平凡,却不普通,他们凝聚起厚重的温情,用恒心奉献热血,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为众多生命奇迹续写篇章。
       秋天的阳光泛着暖金,悄然铺满城市的每个角落。在这满载收获的季节里,有一份以热血为名的坚持,正静静书写着动人的篇章。1999年出生的罗宇航,是一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至今,他已累计捐献血小板32次,总计达64个治疗量。这份坚持,源于他对医者使命的深切理解——他比许多人更明白,血液对于危重患者意味着什么。于是,献血成了他的习惯。他一次次走进献血屋,让带着体温的血小板,化作患者生命的希望。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善行中,蕴藏着一名青年医者的责任与担当。秋光融融,人心向暖。罗宇航用热血浇灌的善意,宛如秋日里永不凋谢的花,在岁月中静放光芒。他以平凡之举,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意,也让这份温暖,成为这个秋天最美的风景。
       金风拂过秋日的柳枝,将细碎的光斑洒在献血屋的玻璃窗上,也为檐角飘落的叶子镀上一层浅黄。苏立华大姐熟练地挽起衣袖,指尖轻轻抚过手臂上淡淡的针痕——这是她第二十七次参加无偿献血。十年前,母亲突发重病需要输血,危急时刻,是陌生人献出的血液让母亲转危为安。望着病床上母亲渐渐恢复血色的脸庞,苏立华湿了眼眶。她真切地体会到,一袋血,真的可以托起一个家庭的希望。从那时起,她便坚定地加入了无偿献血的行列,不论寒暑,始终如一。如今,苏大姐已累计献血达10400毫升。秋风又起,柳枝轻摇。苏大姐望着窗外翩跹的落叶,轻声说道:“当年别人救了我母亲,如今我也可以用我的血去帮助别人,这就是最踏实的回报。”暖阳融融,献血屋的玻璃映出她安静的身影。温暖与希望,正如她流淌的热血,在这个秋天,静静传递。
       九月是一幅尚未浓墨重彩的画卷,葱茏绿意仍在天地间舒展,只有几笔渐黄的淡彩,悄悄为山河勾勒出秋的轮廓。在血站机采大厅柔和的灯光下,54岁的王清海平静地坐在采血椅上,熟悉的流程让他显得格外从容。这位从黑龙江走来的东北汉子,眼角眉梢总漾着朴实的笑意,仿佛只是来赴一场平常却温暖的约定。截至目前,他已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达6个治疗量。秋风渐起时,寒意或许会染黄草木,却吹不散他心中那份滚烫的善意。王清海用一次次毫不犹豫的挽袖,为这幅九月的画卷添上了最厚重的一笔——那不是枫红,也不是菊黄,而是源于生命本色的赤诚。这颜色比任何秋景都更醇厚、更明亮,也让整个季节沉浸在一片无声的暖意之中。
       秋风掠过树梢,将淡淡桂香融进晨光里。付学文像往常一样,走向那间熟悉的献血屋。他手中的献血证上,“单采血小板2治疗量”的字样在秋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初次献血时的那份紧张,早已在一次次的坚持中化为从容。每到献血间隔期临近,他总会特意调整作息,避免熬夜与劳累,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这场“生命之约”。坐在采血椅上,他看着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入血袋,仿佛能看见这一抹鲜红穿越城市街巷,为某个等待的生命注入希望——或许是病床前一个焦虑的家庭,或许是急诊室里一位与时间赛跑的患者。付学文累计捐献的单采血小板已达16个治疗量,这是秋风中最真实的善意,是岁月里不曾动摇的坚持,更是他用爱心为生命写下的温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