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

迟到的献血:我们为何总在最后一刻才想起“准备”?

时间:2025-09-26来源:咸阳市中心血站作者:

       编者注:这是一位临床患者家属的投稿。他以自己的故事讲述了他用血时的一些心得体会,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提前准备的重要性,让我们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准备”,用一次简单的挽袖,换来未来无数个安心的瞬间。请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从献血开始——因为最好的救助,永远是未雨绸缪。
       父亲躺在病床上,39岁的陈先生攥着医院的用血通知单,指尖发凉。他记得父亲在住院前,护士随口提了一句“你父亲这次必须输血治疗了,全市血液库存紧张,你过去献过血,可以优先调配的”。他慌了神,他过去从来没有献过血,他冲去献血点,却在体检环节被拒:原因是,血压偏高、转氨酶偏高——只因他是独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忙忙碌碌,父亲一住院,他跑前跑后身体总是不能很好的恢复。他这次才得知:“优先用血”和“血费报销”政策,可是他以前从来都没有关注过无偿献血。而此刻,父亲的住院输血,他却成了“没准备的人”。
       像陈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多少人把“献血”想成遥远的“英雄行为”,却忘了它本是人生最微小却最有效的自我投资。当危机降临,我们总在抱怨“机会不等人”,却忘了:机会从不青睐临时抱佛脚的人,只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总是在“危机”到来时,才想起行动,却忘了“预防”才是智慧的起点和有效的行动。
       献血是“微小的预防”:一次献血,不仅为他人铺设了一条生路,更为自己和亲人准备了“生命保险”。当你在献血车上写下名字,你已为未来的自己埋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它可能在某个深夜,悄然救回亲人的一条命。 
       “准备”不是负担,而是自由:陈先生若在25岁工作稳定后献血一次、N次,父亲住院时便能直接用血,省去奔波、焦虑与经济压力。真正的自由,是让危机成为“可预见的日常”,而非“无法承受的意外”。 人生没有“临时工”:健康、财务、关系……所有重要的事,都需提前播种。献血是起点:它教会我们——行动不必宏大,但必须持续。献血,是给自己未来的一笔“投资”。
       献血不是英雄的壮举,而是普通人对生活的温柔准备。当我们在青春年少时,轻轻挽起袖子,我们不仅在延长他人的生命,更在加固自己生命的韧性——让未来不再有“来不及”的懊恼。
       机会从来不偏爱等待者,只属于那些把“准备”写进日常的人。从今天起,别再让“来不及”成为人生的羁绊与难堪。献血,不是一场临时的救赎,而是一次从容的预演——预演我们如何以微小的行动,为生命筑起防线。每一个提前准备的人,都是自己和家人的守护者。别等病床前的慌乱,别等体检时的拒绝,现在就行动:了解政策、预约献血、宣传常识、传递爱心。让我们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准备”,用一次简单的挽袖,换来未来无数个安心的瞬间。请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从献血开始——因为最好的救助,永远是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