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5月23日,为充分展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激发各地区各部门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两项重要文件——《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以及《关于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通报》。在这份名单中,多家血液中心、血站脱颖而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闪耀之星。为展现这些单位在文明创建中的生动实践与宝贵经验,协会特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这些全国文明单位,探寻它们以热血为笔、以文明为墨,书写责任与担当的精彩故事。
新闻摘要
上海市血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一所集血液采集、制备、供应、科研及教学于一体的,市区唯一的采供血服务机构,承担着为本市100余家医疗单位提供临床用血和保障安全用血的重任。2021年至今,中心在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单位创建的常态长效机制,加强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和日常监督,形成教育、管理、激励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中心成立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每月由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精神文明专项检查。不断加强中心愿景、目标、使命、核心文化等的培育,把文明建设深化于员工之心,强化为责任之心,形成鲜明的文化品牌及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通过中心内外网、微信公众号展示。进一步创新宣传载体,通过外墙张贴宣传画、制作展板、每月发布《精神文明工作简报》,每季度举办道德讲堂、读书交流会,每月开展班组学习等形式,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年,成为复旦大学“强国之路”思政大课实践教学基地,一年两次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学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贯,传播正能量。

通过多体系融合与运行,全面保障血液质量与安全。2024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三体系(ISO9001、ISO14001、ISO45001)认证,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获评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单位的血液中心。中心企标继续保持“上海标准”名单。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持续完善长三角地区血液应急联动保障机制,推动长三角地区采供血机构共同发展。中心申报的“开展‘四统一’联合内审,推进长三角区域血站质量同质化发展”荣获第七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街头无偿献血募集总量及血液入库数量保持平稳,最大程度保障临床供血和安全。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将红色教育与公益献血相结合,为广大青年搭建了“传承红色精神,捐献热血救人”的公益平台。在常规供血的同时,重点关注危重孕产妇的血液保障工作,2021年1月至2025年7月共保障全市急重症孕产妇2636人次,屡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同时,持续完善各项采供血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和重大国际活动应对及保障能力,圆满完成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血液保障任务。
中心与云南省文山、贵州遵义、西藏日喀则、新疆克拉玛依市等地区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并多次派员赴当地血站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同时还接待了文山8人次、遵义20人次、日喀则5人次、果洛1人次赴中心进修学习。
积极推进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管理与品牌建设。2021年1月至2025年7月,中心成立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总队拥有志愿者1735位,志愿者分队4支,年服务达125000+小时。中心员工共有520人加入员工志愿者队伍,8200人次参加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23317.5小时;共有1234人次参加无偿献血,中心员工近三年的平均千人口献血率为522.2‰,远高于本市13.49‰的水平。2020-2023年度中心共有43位员工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银铜奖,82位员工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星级奖项。同时,积极组建中心员工高温急救志愿者队伍,连续两年开展“高温下的生命接力”急救跟车志愿服务活动,支援市急救中心一线救护工作。
积极参加长宁区区域化党建共建,与长宁区虹桥街道签订“楼宇合伙人”赋能“楼门口”服务体系区域化党建联建协议。每年赴虹桥街道、爱建居民小区开展“学雷锋 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爱心义卖物品征集活动,共向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捐赠全新爱心义卖物品688件,用于慰问患病儿童。充分彰显了血液工作者热心公益、救死扶伤的良好形象。
通过努力,中心于2015年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25年蝉联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连续九届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中心党政班子将带领全体职工围绕创建工作目标,以服务临床、服务献血者为出发点,认真履行职责,切实保障本市血液供应,确保血液安全与质量。
来源:上海市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