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 星期六

一袋血液的“奇妙旅行”:揭秘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的全过程

时间:2025-08-14来源:巴彦淖尔市中心血站作者:巴彦淖尔市中心血站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总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用爱心为生命续航,他们就是无偿献血爱心志愿者。你知道吗?从献血者献出的血液,到最终输注给患者,这袋血液要经历一场“千锤百炼”的奇妙旅行。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血站,揭开血液背后的“秘密”。

爱心采集,温柔的开始。

当献血者来到采血点,首先要经过严格的健康征询和体检——体重、血压、血红蛋白、肝功能……每一项指标都关乎血液安全。符合条件后,护士会用一次性无菌采血袋进行采集。值得注意的是,一袋200毫升或400毫升的血液,采集的不仅是红细胞,还有血浆等成分,它们将在后续旅程中“各显神通”。

1755094781636181.jpg

分离制备,成分“分家”。

采集完成的血液会被贴上专属“身份证”(唯一条形码),送往血站的成分制备科。在这里,血液将通过离心技术分离成不同成分:红细胞比重较大,会沉在下层;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层则是淡黄色的血浆。工作人员会根据临床需求,将它们分离成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等不同成分,这样一袋血就能帮助2-3名患者,实现“一血多用”。

严格检测,安全“通关”。

分离后的血液,最关键的一步是“体检”。血站检验科会对每袋血液进行多项检验,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等传染性指标,确保每一袋血液都“干干净净”。检测过程全程自动化,结果由电脑系统严格审核,任何一项不合格的血液都会被安全处置,绝不允许流入临床。

冷链储存,恒温“休眠”。

合格的血液会被送往冷库“休眠”。红细胞需要在2-6℃的冰箱中保存,最长可保存35天;血小板则要在20-24℃的恒温振荡箱中“活动”,保存期只有5天;血浆则会被冷冻在-20℃以下的冰柜中,可保存1年。整个储存过程全程监控温度,确保血液品质稳定。

精准配送,生命“速递”。

当医院传来用血需求,血站的工作人员会根据患者的血型、病情,精准匹配血液。配送员会用专业的冷链运输箱,在最短时间内将血液送到医院。从血站到医院,这袋血液带着无数人的期盼,最终输注到患者体内,完成它的使命。

一袋血液的旅程,凝聚了献血者的爱心、血站工作人员的责任,以及无数幕后的坚守。目前,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每一次献血都是在为生命“储备能量”。如果你符合献血条件,不妨走进采血点,让你的爱心成为这场“奇妙旅行”的起点,为生命续航!(王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