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从“微小共识”到“集体意志”,扬州这家 30 年民企这样诠释“无偿献血”

时间:2025-08-08来源:扬州市中心血站作者:殷祥婷
       当 “微小共识” 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便能激荡出震撼人心的 “集体意志”。7月31日上午,扬州受台风天气影响,下着滂沱大雨。然而,扬州市鸿源酒业有限公司内,一场暖心的无偿献血活动依旧如期举行。这是该公司首次组织的团体献血活动。当天,公司共有15人成功献血,献血量达5200毫升。
三十年的沉淀
从“微小共识” 凝聚 “集体意志”
 “献血”从来都不是一句突兀的号召,而是潜藏于骨子里的“隐性基因”。今年,扬州市鸿源酒业有限公司迎来了成立30周年。在这一关键节点,公司一直在思索如何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长期关注无偿献血的扬州市鸿源酒业有限公司经理华伟,将目光聚焦在了“无偿献血”上。“以公司名义组织团体献血”,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一致认可。
“我经常在血站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企事业单位团体献血的报道。身为管理层,我们也期望能以公司名义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华伟介绍,之前自己和员工都是自发去血站献血,回来后和同事念叨 “献血救人”,听的人大多会说一句 “这是好事”。这就是最初的 “微小共识”—— 虽不宏大,却很实在:“献血是行善,能帮到别人。”
作为一名累计献血量达7700毫升的“资深献血者”,华伟不仅结合自身经历普及无偿献血知识,还积极分享献血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与心得体会。无偿献血的意义并非仅停留在个人行为层面,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彰显。“此次是我们企业无偿献血活动的开端。今后,公司每年将至少组织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共同推动企业公益文化建设。”华伟说道。 
 一起去献血
共识凝聚成集体行动
 “走,一起去献血”。王福云是第二次献血了,回想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她依旧历历在目。“去年,有位客户给我打电话,找我一起去献血”,那时,王福云对无偿献血一无所知。虽说对方是客户,但在生活中,他们早已成为朋友。带着尝试的心态,最终,王福云陪同客户开启了第一次无偿献血。  
 “其实看到针头还是会紧张,但扎进去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当针头扎进手臂的那一刻,王福云还是忍不住微微颤抖了一下。但王福云表示,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够帮助他人,自己刹那间又有了勇气。
300毫升还是400毫升?在献血现场,献血者往往会面临这样的抉择。同样是第二次献血的李月选择了捐献400毫升血液,尽管只有100毫升的差距,但这确实是她在无偿献血之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她分享了自己的献血经历:“当时朋友跟我说,献血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救助他人,我便去献了。”如今,她已逐渐成为一名无偿献血宣传者。
在等待献血之时,她的欢声笑语在整个献血车内洋溢开来。她关心刚刚献完血的同事,讲述着趣味十足的事情,献血车内气氛十分温馨,笑声连绵不断。此次与同事们共同参与集体献血活动,更让她真切地体会到了团队的温暖与强大的凝聚力。
在献血过程中,身为公司领导的华伟也全程密切关注员工献血情况。 对员工而言,献血时的互相陪伴、献完后的一句 “辛苦了”,让他们感受到 “集体” 不只是打卡上班的地方,更是有温度、有担当的 “大家庭”;对企业而言,这份由共识凝聚的公益行动,实实在在地成了最动人的 “名片”—— 它让外界看到,一家民营企业的 “成功”,不止于业绩增长,更在于 30 年里攒下的人心与善意。
新活力
“民营企业融入公益行动”的良性互动
在扬州这座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里,这样的故事或许不算惊天动地,却恰是 “微小共识” 的力量所在。这种共识,就在这样的日常里,从 “少数人的认同” 变成了 “多数人的默契”。
随着献血环境发生变化,无偿献血面临着一定挑战。民营企业积极加入,为这项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元主体的参与,不仅优化了献血队伍的结构,更凭借企业组织开展的献血活动,推动了“民营企业融入公益行动”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此外,扬州市中心血站长期开通“团体预约”绿色服务通道。若您所在单位有团体献血需求,可拨打 0514 - 87959970 进行预约。血站会根据预约人数和时间,安排献血车提供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