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南宁中心血站:热血铸军魂 为生命续航——军人“八一”献血传递爱心

时间:2025-08-05来源:南宁中心血站作者:马铭蔚

        8月1日,建军节当天,南宁中心血站朝阳捐血屋机采室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献血者——数十位退役和现役军人用无偿献血的方式诠释军人本色。他们中有人坚持献血20年,累计献血量近4万毫升;有人带动全家参与,将奉献精神代代相传。一袋袋热血背后,是军人对人民始终如一的守护。 
献血是另一种站岗
        上午8点30分,捐血屋内已有不少献血者有序排队。曾服役于武警部队的杨德勇熟练地手机上填写表格,这是他第79次献血。“退役后第一次献血是在2003年,献血的习惯没停过。”22年来,他累计捐献全血和血小板20200毫升,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面对赞誉,他说:“就像当年站岗一样,不过是换种方式保护群众。”  
        同样来自武警部队的马建才已是献血“老兵”。从在部队初次尝试到如今133次献血、27000毫升献血量,他笑称:“在部队时首长常说‘人民需要就是命令’,现在虽然脱了军装,但这句话刻在骨子里。”
一条短信坚定一生信念
        “您捐献的血液已用于临床救治。”——这条短信让覃雄才一直坚持至今。他在广州服役期间利用休假第一次献血,事后收到用血反馈时“像打了胜仗一样自豪”。退役回到南宁后,他坚持定期捐献血小板,至今已献血93次,累计36000毫升。“军人的使命不只在战场,能通过献血救人,一样光荣。”覃雄才坚定地说。
        现役军人刘欢是武警广西总队的一名干部,曾多次组织部队集体献血活动。后来了解到血小板对白血病患者的重要性,他主动加入“板友”队伍,定期捐献成分血。“在部队保家卫国,在社会守护生命,都是义不容辞的事。”
军人世家传承热血情怀
        献血屋内,祝青林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出身军人世家的他,祖父和父亲都是老兵,从小听着“为人民服务”的教导长大。“新兵训练时学过战场急救,知道一袋血可能就是一条命。”如今,他以179次献血、39200毫升的献血量成为南宁的“标兵”。他说:“父辈用枪杆子保卫国家,我用血袋传递温度,本质都一样。”  
        从北京调至南宁工作的王捷,特意选择“八一”这天完成献血。“在部队时养成了习惯,走到哪儿献到哪儿。”他坦言,军人对生命有着更深的理解,“献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理由,就像士兵不会问为什么要站岗。”  
平凡之举呼唤更多同行者
        在献血过程中,他们反复强调“献血很平常”“只要身体允许就会继续”“希望更多人加入”,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的态度。他们献出的不仅是血液,更是一份永不退役的担当。希望更多市民以军人为榜样,积极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每一份热血都是生命的礼物,每一次伸手都能点亮希望。


刘欢参与无偿献血


覃雄才参与无偿献血


王捷参与无偿献血


杨德勇参与无偿献血


祝青林献血后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