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 星期五

他用12次献血,回答了“青春的意义是什么”

时间:2025-08-05来源:苏州市中心血站作者:丁冠琼

你是否曾在某个瞬间,问过自己:
一个普通人的力量,能改变什么?
一次微不足道的善举,会留下怎样的回响?
 
孙浩,也曾这样问过自己。
从苏州科技大学的青涩学子,到如今站在三尺讲台的高校辅导员,他用12次弯起手臂的瞬间,用一袋袋奔赴生命的热血,为我们写下了一个无比动人的答案。
 

微光·一颗被点燃的种子
故事,要从2019年的那个冬天说起。
那时的孙浩,还是个大二的学生。一次班会上,辅导员一句“青春为人民绽放”的分享,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在了他的心田。他开始思考,除了课堂与书本,自己还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不久后,校园广场上那辆献血车,给了他答案。“无偿献血,传递爱心”,八个字,让他驻足。护士姐姐温柔的讲解,让他鼓起了勇气。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第一次躺在采血椅上,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流入血袋时,内心那份混杂着紧张与期待的悸动。
献血结束,一张薄薄的献血证,却像一枚沉甸甸的勋章。那天晚上,宿舍里室友们一句善意的玩笑——“脸白了一圈”,和那句真诚的约定——“下次一起去”,让他第一次具体地感受到:原来,善意是有回声的,温暖是会传染的。那颗被点燃的种子,在那一刻,悄悄发了芽。
 
长路·用坚持对抗世界的无常
从那以后,献血成了孙浩生命里一场无声的奔赴。12次,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份超越了冲动的责任与信念。
是什么支撑着这份漫长的坚持?
他说,是那些想象中的面孔——是车祸现场急需救援的伤者,是手术台上与死神赛跑的病人,是血液科病房里那个等待血小板救命的孩子……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面前,他庆幸自己拥有给予的能力。
“我能帮到别人,这种感觉,比任何奖励都珍贵。”
最让他动容的,是每一次献血后收到的那条短信。冰冷的屏幕上,那句“您的血液已用于某位患者的治疗”,却像一个跨越时空的温暖拥抱,无声地诉说着:你的付出,被需要;你的善良,有归处。
为了守护这份“给予”的能力,他开始像守护一件珍宝一样,守护自己的健康。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朋友聚会时婉拒酒精……无偿献血,这份利他的行为,最终竟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了他自己——让他成为了一个更自律、更强大的人。
 

回响·我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然而,奉献之路,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2024年5月17日,那天的阳光有些燥热。在熟悉的校园献血车上,孙浩在进行第9次献血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就在他意识有些模糊的瞬间,一个沉稳而温暖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先别紧张,放松,深呼吸。”是献血车上的工作人员吴启明医生。紧接着,他感觉到自己被一双双温柔的手包围了。有人迅速暂停了机器,有人递来了温水,有人轻轻地帮他调低了椅背……那一刻,他虽然身体不适,内心却被一种巨大的安全感所填满。
他清晰地记得吴医生轻拍着他的肩膀,一边仔细检查一边安慰他的样子;也记得护士们默契而娴熟地处理着一切,眼神里满是关切。在那几分钟里,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捐赠者,而是一个被专业团队用全部心力去守护的珍贵的人。
身体恢复后,吴医生笑着对他说:“你们这些坚持献血的学生,真的很让人佩服。但别忘了,照顾好自己,才能继续帮助别人。”
这句话,让孙浩瞬间热泪盈眶。他突然明白,原来,在他为这个世界付出的同时,这个世界,也一直在用它自己的方式,温柔地回应着他。
 
如今,孙浩站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高校辅导员。他开始像当年那位点燃他心中火种的老师一样,向他的学生们讲述关于奉献、责任与爱的故事。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份热血到一片星海。
孙浩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而在于,当别人需要时,我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伸出援手,并把这份善意,坚定地传递下去。
 
以血为礼,为生命续航。
以心为光,让世界明亮。
 
向孙浩致敬,向所有默默奉献的无偿献血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