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热血里的温柔坚持 ——记李飞的捐献之路

时间:2025-08-01来源:南昌市中心血站作者:南昌市中心血站
       2021年的那个清晨,阳光透过献血车的玻璃窗,落在李飞伸出的胳膊上。当针尖刺破皮肤的瞬间,他或许没想到,这轻轻一刺会成为一场漫长坚持的开端。从全血到血小板,从陌生到熟悉,四年间,他用一次次卷起衣袖的动作,在生命的长河里投下温暖的涟漪。
       
         时间来到2024年,一次偶然的科普活动上,他第一次听说血小板捐献——这个比全血更“精准”的救援方式。对于血液病患者、化疗病人而言,往往是维系生命的“及时雨”。“原来捐献也能这样‘量身定制’?”带着这份好奇,他走进了机采室。
       第一次捐献血小板的过程比想象中更从容。血液在密闭的管道中循环、分离,再将其余成分回输体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看着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仿佛能看到这些血小板即将奔赴的战场。当护士告诉他“这些血小板能帮助一位患者度过危险期”时,他忽然明白,原来善意可以如此具体。
       从那以后,李飞成了血站的“常客”。不到一年的时间,15次的捐献,记录着他的坚持:每次都是一大早就赶到献血大厅,献完血又继续赶回去上班。经过多次捐献,他渐渐知道,血小板的保存期只有短短5天,每一次捐献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为等待的人争取生机。
       有人问他,这样一次次捐献,会不会觉得辛苦?李飞总是笑着摇头。他记得采血站墙上的一句话:“你献出的不仅是血液,更是对生命的诺。”从全血到血小板,变的是捐献的方式,不变的是那份想要守护他人的初心。
         如今,李飞依然保持着捐献的习惯。他说,自己做的只是件小事,就像在春天播下一粒种子,至于 它会开出怎样的花,或许不必追问。但他知道,那些流淌在别人生命里的温暖,早已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收获。
        这世上有许多平凡的人,用不普通的坚持书写着温柔。李飞的故事,正是其中之一——在卷起衣袖的瞬间,他让我们看见,善意从不会白费,每一份热血,都在为世界续写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