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输血技术——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诊断思路

时间:2025-07-14来源:临沂血液作者:临沂血液

  抗球蛋白试验
  【实验原理】
  抗球蛋白试验(AGT)又称为Coombs试验,是检测不完全抗体的一种常用方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为IgG,不完全抗体),能与表面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致敏,但不凝集。本试验分为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DAGT)和检测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的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AT/ IAGT )。直接试验应用抗球蛋白试剂[抗IgG、IgM、IgA和(或)抗C3]与红细胞表面的IgG分子结合,出现凝集反应,即为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间接试验应用Rh ( D)阳性O型红细胞与受检血清混合孵育,若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可使红细胞致敏,再加入抗球蛋白血清,可出现凝集反应,即为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抗球蛋白抗体是完全抗体,可与多个不完全抗体的Fc段相结合,导致红细胞凝集。DAT阳性:针对红细胞抗原的不完全抗体(绝大多数为IgG,极少数为IgA或IgM)或补体(C3)吸附在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致敏,不完全抗体或补体的Fc段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使致敏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临床意义】
  1、抗球蛋白试验是诊断AIHA的重要指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当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有过剩抗体时直接和间接试验均为阳性。AIHA多数属于温抗体型(即37℃条件下作用最强,主要为IgG型自身抗体),但有少部分属于冷抗体(4℃条件下作用最强,主要为IgM型自身抗体),故必要时应在4℃条件下进行试验,以排除假阴性。AIHA主要以IgG型抗体为主,也存在IgG +C3型、C3型、IgG亚型(极少数)、IgA和IgM型,临床一般使用广谱的抗球蛋白血清进行试验。
  2、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溶血性输血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慢性肝、肾疾病等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可呈阳性。
  3、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直接和间接试验均呈强阳性,可持续数周,输血或换血数天后可变成阴性。由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常为阴性或弱阳性。
  【应用评价】
  本试验主要用于AIHA的诊断和分型诊断,直接试验最为常用,也更有诊断价值,它能敏感地测定吸附在红细胞膜上的不完全抗体和补体。间接试验主要用于Rh或ABO妊娠免疫性新生儿溶血病母体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检测。脐血的直接试验阳性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温抗体(IgG)型AIHA直接试验呈强阳性反应,间接试验多为阴性。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主要见于下列情况: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①温抗体型AIHA,占AIHA绝大多数,以女性多见,超过半数为继发性,可继发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瘤、结缔组织病如SLE、其他恶性肿瘤如卵巢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以风湿病最为多见;②冷凝集素综合征(CAS),少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自身抗体几乎均为凝集素IgM抗体,为完全抗体,临床可出现手足、耳廓等皮肤发绀,静脉采血可有红细胞自凝现象,血常规出现MCV假性增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为冷凝集素病(CAD);继发性CAS见于支原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感染后以及恶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③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PCH),由冷溶血素引起,为一种特殊的冷抗体,又称冷热抗体,特征性表现为受寒后突发血红蛋白尿,可继发于儿童急性病毒感染,罕见成人梅毒。
  2、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患儿有溶血性贫血,检查患儿及其父母的Rh和ABO血型确立存在母子血型不合,结合胎儿血DAT阳性即可确诊。
  3、药物:常见药物有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四环素、抗结核药、双氯芬酸、甲基多巴以及奎宁,通过不同机制导致溶血,患者发病前有使用可疑药物史,药物诱发的AIHA大多数也是温抗体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AIHA难以鉴别,停用可疑药物后溶血停止发作则可确诊为药物诱发AIHA。
  4、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可出现DAT阳性,可无溶血发作。结合患者相关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5、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如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异常B细胞可产生自身抗体,导致体内免疫球蛋白非特异性地吸附在红细胞膜上,DAT可阳性,患者可无溶血发作。
  6、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分为先天性(如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后天获得性(AIDS),患者常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DAT阳性,其中AIDS合并溶血性贫血时,输注红细胞可发生致命的严重输血反应,需常规筛查DAT。
  7、感染可使红细胞被C3致敏或某些疾病(如肾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使体内C3水平升高。
  8、输血反应:如在3个月内接受输血,受体出现同种异体免疫反应,针对的是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产生抗体。
  9、最近的造血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的患者,由于同种异体器官或干细胞中的淋巴细胞能产生针对受体红细胞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可无溶血发作。
  10、镰状细胞病等血红蛋白病、给予输注外源性免疫球蛋白、肿瘤等。
  【DAT假阴性原因】
  1、红细胞表面吸附少于500个IgG分子,低于检测试剂的阈值;
  2、检验过程操作不当或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亲和力低、结合较疏松,如常温洗涤红细胞时抗体从红细胞表面脱落,改用4℃低温条件下和低渗溶液洗涤处理;
  3、检验过程未将血浆中的人免疫球蛋白彻底去除,使悬液内混有的血清残存非温抗体类球蛋白中和了试剂(抗球蛋白抗体);
  4、引起免疫溶血的抗体为IgA或IgM型,而检测试剂常常仅包括IgG、C3。因此,当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测均支持AIHA,DAT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