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中国输血协会主办、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嘉兴市中心血站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5临床输血的创新进展与应用培训班”【项目编号2025-03-11-010 (国)】在水乡嘉兴开幕。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戴叶华,中国输血协会理事长朱永明,协会专家咨询部主任,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顾问胡丽华,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学锋,协会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胡晓玉,协会理事、协会临床输血委副主任委员谢珏,协会临床输血委副主任委员钱宝华,协会临床输血委副主任委员陈凤花出席了开幕式;王学锋主持开幕式。
本次培训班聚焦输血医学前沿发展,吸引了全国临床输血科主任、采供血机构技术骨干及临床医师等专业人士参与,共同交流临床输血的未来与发展。
朱永明理事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感谢嘉兴市卫健委和各界对采供血工作和中国输血协会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协会临床输血委的精心筹备和嘉兴市中心血站的全力协办。
血液工作的目的,是要确保血液的可得性、安全性,用血的有效性、合理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血液工作各环节所有的努力,最终要体现在血液制品的安全和普遍可及,以及临床安全使用上。这离不开广大临床输血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既要密切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医院之间的专业联系,也要加强医院输血科对临床科室安全用血的指导和支持。跟协会以往历次临床输血年会一样,本次大会就是一个促进专业联系和交流、分享经验、提升素养的优质平台。
今明两天,众多国内临床输血的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将深入探讨输血医学的诸多前沿主题,包括患者血液现状管理与展望、出凝血疾病的精准诊疗、精准输血的探索与实践、急救患者相容性输血管理、血液代用品的临床应用以及干细胞向成熟血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机制等。这些议题不仅涵盖了输血医学的临床应用,还涉及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质量管理与控制、血液代用品研究等关键领域。专家们将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为参会者提供拓宽视野、提升认知的绝佳机会,进一步推动我国临床输血工作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为落实世界卫生大会 WHA63.12决议,2021年WHO联合了国际输血协会(ISBT)发布了新版《临床用血培训教材》。就在上个月,经过WHO的授权的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临床用血培训教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教材的翻译是在主委王学锋教授牵头带领下,临床输血委和其他临床输血专家一起努力完成的。该教材的编纂出版,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提供关于血液安全和输血医学临床实践相关重要主题的最新学习资源,助力医护人员做出正确的输血决策、优化输血实践、提高临床用血管理水平和患者护理的整体质量,这些也正是我国临床输血领域日益重视和急需的。
“输血服务蓝皮书《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自2016年起,经历多年发展,现已成为输血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被广泛认可的权威出版物,今天上午我们要举办输血服务蓝皮书的第十部《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25版)》的发布会,全书共计29篇报告,全面梳理和分析了我国2024年输血事业的发展状况。2025版的主编是王学锋教授,今年的蓝皮书侧重聚焦临床输血专业的深度与广度,致力于呈现行业最新进展与前沿技术。
输血相容性检测是保障输血安全的关键步骤,其中抗体筛查和鉴定尤为重要。2024年9月,协会临床输血委承担了协会团体标准项目《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用试剂红细胞质量要求》的编制任务,目前该团标已完成征求意见阶段,进入血质委审核阶段,该团体标准的完成将为推动建立行业标准细则、为谱细胞选择和质量评判提供依据,将有助于提升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质量,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血安全水平。
各位专家、同仁,保障血液安全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涵盖采供血机构安全供血与临床安全输血两大环节。输血医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依赖采供血机构和医院临床的紧密配合,以及每一位从业者的不懈努力。
中国输血协会是中国输血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是全国血液工作者的共同家园,协会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在自愿无偿献血的基础上,推动供血与输血的协调发展,守护血液安全。协会的成长,离不开临床输血一线同仁的辛勤付出与积极参与。以本次2025临床输血的创新进展与应用培训班为契机,我坚信,全国血液战线的同仁将继续携手共进。在各级党委、政府、卫生健康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大局,持续提升血液安全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胡丽华主任在开幕仪式上发表致辞,她向莅临本次盛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业界同仁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国输血事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首往昔,我国输血医学事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几代输血人的不懈奋斗下,我们共同见证了我国血液安全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临床输血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蓬勃发展。从严格的血液采集、检测、储存,到精准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科学合理用血、患者血液管理;从传统的输全血、成分输血,逐步迈向精准化、个体化、智慧化输血的新时代。其中,凝结着无数输血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辛勤汗水,闪耀着科研人员锐意创新的智慧光芒,更体现了我们这支队伍对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赤诚之心。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为我们共同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感到由衷地骄傲和自豪!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输血协会的领导下,多年来临床输血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作用,团结全国各省市地区的输血专家、学者和同行们,为加快临床输血新观念、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开展患者血液管理、推广自体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临床输血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一次的临床输血大会和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临床输血科主任论坛均获得圆满成功,影响辐射全国,一年一度的“2025临床输血的创新进展与应用培训班”(原全国临床输血学术年会)已经成为中国输血协会的品牌会议,对我国临床输血人才的培养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我国临床输血工作者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受到了全国广大输血工作者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临床输血学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术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临床输血事业全面健康有序发展。临床输血委员会编写了多版全国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临床输血学检验》、发表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患者服务临床用血标准》《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自体输血临床路径管理专家共识》以及多部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等。另外,为了改变我国临床输血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临床输血委员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自2016年开始经过九年的坚持与不懈努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五期针对西部地区和贫困边远山区等欠发达地区的走基层强基层精准扶贫临床输血培训班,免费培训了大约900余名基层医院输血科(血库)主任及技术骨干,规范了基层医院的临床用血技术管理,为缩小我国边远山区临床输血发展不均衡的差距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取得的骄人成绩,凝结了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以及全国临床输血界同仁们的辛勤的汗水,在此我衷心感谢多年来同仁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老一代输血前辈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祝愿新一届临床输血委员会在王学锋主任的领导下,不忘初心,发扬“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行业精神,不断传承临床输血委员会团结一心、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为提高我国的临床输血水平不断开拓创新,加快输血医学理念的迭代更新、推进精准输血的实践应用、全面提高我国临床输血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不断攀登输血医学的新高峰,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前,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血液安全和临床输血的有效性、精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基因检测、细胞治疗、人工智能等,也为输血医学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以更加协同的精神凝聚力量。
输血事业连接着生命的希望,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承载着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伟大事业。作为这项事业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守护者,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广大输血工作者要立足本职岗位,扎实提升业务水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抓当前、谋未来,为实现我国临床输血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戴叶华在欢迎辞中,代表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向本次培训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嘉兴卫生健康事业,特别是在血液保障工作中给予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戴叶华讲到,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地。血液安全与科学输血是医疗质量的核心环节,更是守护患者生命的“红色生命线”。近年来,嘉兴在输血医学领域深耕不辍,持续提升临床输血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八年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市”等称号。
在精准配型方面, 全省率先实现献血者Rh分型检测全覆盖,建立献血者Rh血型数据库、血小板基因库和稀有血型库,实施精准输血,血小板基因库建库超300名,救治疑难患者超230人次。
在血液安全方面, 创新应用病毒灭活血浆、血液辐照等技术,预防和减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有效降低了输血感染风险。持续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发挥嘉兴市血液质量管理质控中心作用,对医疗机构进行了临床用血检查,开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准入评估。加强医院输血科建设,做好全市输血科(血库)从业人员实践规培。
在数智惠民方面, 打造全市血液信息联网平台,集成库存实时监测、用血智能调度、质控自动预警等模块,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服务便民高效。2024年,全市用血直免率超91.64%,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零跑腿”。
戴叶华指出,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既为行业同仁搭建了交流前沿成果的优质平台,也将为推动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希望嘉兴市中心血站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全国顶尖机构的交流合作,推进血液领域“医学高峰”建设,加快打造长三角输血技术创新策源地,为行业进步贡献“嘉兴方案”。
王学锋主持开幕仪式
由中国输血协会主办、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嘉兴市中心血站协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5临床输血的创新进展与应用培训班”【项目编号2025-03-11-010 (国)】经过两天的授课、交流圆满闭幕。本次会议共有13位国内临床输血界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继首日报道后,继续邀您共同学习精彩课程!
7月2日上午,协会常务理事、协会专家咨询部主任、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二级教授胡丽华教授,以《患者血液管理现状与展望》为题授课。王学锋担任本报告学术主持。朱永明理事长为胡丽华教授颁发感谢状。
协会伦理委副主任委员、嘉兴市中心血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徐军,协会动员委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血液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潘凌凌,担任本环节学术主持。
协会理事、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主任谢珏教授,以《精准输血探索与实践》为题授课。协会理事、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输血科主任王学锋教授,以《出凝血疾病的精准诊疗》为题作授课。
7月2日下午,中国输血协会理事、协会临床输血委副主任委员、协会输血管理委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江苏省临床用血质控中心主任周小玉;中国输血协会理事、协会输血管理委委员、协会科研委委员,安徽省立医院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潘健;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上海市血液中心输血研究所副所长、血型参比实验室主任向东;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实验中心主任、核酸检测参比实验室主任刘鱼,担任本环节学术主持。
协会临床输血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名誉主任,解放军上海血液中心名誉主任,上海市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钱宝华教授,以《急救患者相容性输血管理》为题授课。协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输血医学科主任夏荣教授,以《输血医学新进展》为题授课。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输血医学科主任汪德清教授,以《智能时代的临床输血发展思考》为题授课。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朱芳芳博士,以《干细胞向血小板的定向诱导分化研究》为题授课。
7月3日上午,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太原市血液中心输血技术研究室主任武云香,中国输血协会理事、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协会输血管理委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王宝燕;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血科主任戎瑞明,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协会科研委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输血科张琦,担任本环节学术主持。
协会临床输血委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输血科副主任陈凤花教授,以《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输血科新职工培训体系实施》为题授课。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协会输血管理委委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黄远帅教授,以《血小板来源细胞外囊泡在输血与创伤愈合中作用研究》为题授课。
协会专家咨询部成员、协会血质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穆士杰教授,以《PRP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及宫腔粘连的临床研究》为题授课。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主任唐长玖教授,以《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从基础到临床实践》为题授课。
7月3日下午,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浙江省血液中心制备供应科副科长陈舒,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兼秘书、协会血型委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输血科副主任蔡晓红,担任本环节学术主持。
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输血科王秋实教授,利用线上授课的方式,以《重症产科的出凝血管理》为题授课。协会临床输血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赵莲研究员,以《血液代用品的临床应用前景》为题授课。
协会临床输血委主委王学锋在闭幕式总结中表示,在本次会议中我们不仅共同探索了应对临床挑战的实效方案,更擘画了未来研究与实践的清晰蓝图,愿各位携此间汲取的知识、激发的灵感与新结的纽带,将创新理念融入临床实践,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切实力量,为提升患者安全与疗效,推动输血医学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