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输注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际临床工作中,并非每位血小板输注都能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特别是一些需要反复输注的患者。
近期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患者萨某,血小板计数5×109/L,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但连续三天输注3人份机采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仍未上升,正常情况下输注一袋机采血小板应上升20-30×109/L,由此可见,该患者输注的3人份机采血小板均出现了输注无效。患者生命危急,医院输血科积极与省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联系,希望能够尽快解决该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青海省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在了解了患者情况后,考虑患者有输血或妊娠史,因此产生了免疫性血小板抗体,所以在输入不配合的血小板后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针对这个情况,参比室工作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实验,确认患者血清中已经产生血小板抗体,并与中心库存10袋机采血小板供者进行配型,均未找到相合血小板。中心体采科积极招募,短时间内又采集9袋同型血小板,终于,其中一份为相合血小板,患者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上升为36×109/L,取得了良好的输注效果,渡过了危险期。
由于血小板存在保存期段、招募困难、价格较高等因素,对于已经明确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且需要依赖血小板输血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者,应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输注配型相容的供者血小板,这样既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避免了宝贵的血液资源浪费,又能确保输血疗效。我们也在此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成分献血的队伍中来,只有建立足够庞大的血小板基因数据库,才能更为高效、精准的实现血小板配型的成功,及时挽救那些需要血小板输注来延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