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留下宜宾血站人深情的足迹

时间:2023-01-30来源:宜宾市中心血站作者:宜宾市中心血站
      新春走基层,金兔贺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基层,送进千家万户,送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坎上。1月19日,宜宾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任春琼一行来到血站,看望慰问血站质管科科长易永忠,以感谢他在担任珙县罗渡苗族乡王武寨村第一书记两年来为当地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勉励他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百尺竿头,再创佳绩;并通过他向王武寨村的父老乡亲们致以新春的美好祝愿!
      据了解,王武寨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罗渡苗族乡境内,村寨面积14.5平方公里,距离县城78公里,总人口有3391人,其中苗族人口有1845人,占总人口的54%,是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苗族村寨。按照市委统一要求,受卫健委的委托,易永忠同志于2021年6月担任了王武寨村第一书记。易永忠介绍说:王武寨村大多数都是本地居民,房屋建造经过时代发展,已从传统的木质瓦房,演变成了红砖白瓷的平房。但仍保存有极具民俗特色的,比较完整的木质瓦房。本地居民多为分布连片居住,较少独居。村寨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是自给自足,尤其是苗族服饰方面,从织布到蜡染再到成衣,苗族姑娘可以自己手工制作。蜡染工艺,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现发展较好,得到了有效的传承。除了蜡染工艺,苗族古歌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有传承人,学徒无数。苗族村民陶永松介绍:“新冠疫情之前,民间每年都举办花山节,政府积极引导人们花山节等苗族特有节日上,展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们更深刻的学习和传承。”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扶贫先扶智,给钱袋子,不如有一个好班子!易永忠同志驻村任职以后,他和“两委”班子一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他迅速走进各家各户,足迹踏遍了山山水水的每一个角落,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实地查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了解当地情况,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并与村“两委”班子共商发展思路,大力推动王武寨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新农村建设,既要促进物质文明,也要推动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易永忠驻村之后的第二个月,罗渡苗族乡开展了一次党员、干部和群众献血活动。在他的带领之下,当天王武寨村有45名村干部、村民参加献血。村民熊宗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过去我们只知道病人是在医院输血,到现在我们知道了,医院的血液来自于血站,而血站宝贵的血液资源则是来自于我们每一位爱心人士的真情奉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加!王武寨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有效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定,推进百千示范引领工程。一是传统农业产业稳步提升,2020年以来,蚕桑种植规模达700余亩,去年半年发种450亩,实现产值约70万元;生猪存栏约5000头,其中能繁母猪320头,肉牛存栏500余头;二是新兴产业有序推进,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积极探索种植荷花,建设沱田花海高标准农田,布局澳洲龙虾养殖产业,有效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村民持续增收,让村民的收入来源不再单一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王武寨村最好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王武寨村坚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把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其持续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乡村振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显示了民族团结、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时代愿景。目前,王武寨村正在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王武寨村党总支书记陶承君介绍说:“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易永忠同志对王武寨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我们要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