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共同进步——深圳市对口帮扶百色市2018年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培训班成功举办

时间:2018-11-01来源:百色市中心血站作者:百色市中心血站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和输血安全管理水平,规范输血建设管理与临床用血行为,普及临床输血新技术,加强临床患者血液管理,全面推进临床合理用血,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0月31日上午,由百色市卫生计生委、深圳市血液中心主办,百色市中心血站承办,百色市人民医院协办的“深圳市对口帮扶百色市2018年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培训班”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百色市各医疗用血医院分管领导、医务科、输血科(血库)、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用血相关科室负责人、医务人员及市中心血站全体干部职工共约2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开班仪式由百色市中心血站陆杰灵副站长主持,百色市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献血办主任范旭日同志出席开班仪式并发表讲话。范副主任对深圳市前来的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市中心血站及各医疗单位为临床用血事业做出的贡献,对奋战在一线的输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他同时指出:“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与百色市卫生计生委自签订《结对帮扶框架协议》以来,明确了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等三大帮扶工作重点。针对医疗机构卫生计生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等突出问题,借助深圳对口帮扶契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卫生人才培训,进一步缓解卫生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市临床用血连续几年100%来自于无偿献血,这给供血安全提供了保障,支撑了临床工作的开展。但是,我们也看到临床用血量在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因输血认识有误、输血指征过宽、输血决策不当,有些医生主张急救用全血,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等血液成分没有大量应用在大出血等急救用血方面等等,血液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并有加剧的趋势。因此,科学、合理、高效用血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希望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开拓进取,为促进我市输血事业的全面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百色,开创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图为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此次培训班系深圳市血液中心对口帮扶百色市中心血站开展技术帮扶的重要具体举措之一。培训班邀请了深圳市血液中心卢亮书记、深圳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黄绍农主任医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蔡力生副主任医师进行授课。
        卢亮书记以《深圳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管理与实践概况》为题,从开展临床合理用血工作意义、我国及国际无偿献血基本情况、国外临床用血学术情况、我国临床合理用血情况、深圳临床合理用血工作推进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并强调了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重要性。

 
图为深圳市血液中心卢亮书记在授课

 
        黄绍农主任以《围手术期输血如何做到科学合理》为题,从输血的历史、输血的风险、输血对外科病人预后的影响、理性思考输血的作用、围手术期常见的不合理输血及科学合理用血、如何理解和把控输血指征、大量出血及大量输血问题等内容,结合大量临床输血实例进行深入的讲解。
 

图为深圳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黄绍农主任在授课

 
        蔡力生主任以《内科合理输血》为题,通过可供临床选择的输血制型与临床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强调了临床医生必须了解输血对患者的利和弊,作出正确的判断,合理输血。


图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蔡力生主任在授课

        到场人员细心听讲,认真记录,都表示通过培训受益匪浅,并且对输血学科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有效地促进了临床医护人员临床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新观念的形成,强化了科学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的意识,对开展合理、规范、安全用血以及临床输血风险管理都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百色市输血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据悉,百色市中心血站作为深圳市血液中心的援助帮扶单位,在人才培养、设备设施和资金等方面深圳市血液中心一直以来给予百色市中心血站无私帮扶。在今后的工作中,百色市中心血站将加大与深圳市血液中心帮扶对接工作力度,继续抓好业务工作人员跟班学习培训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协作运行机制,尽快提升人才技术水平,不断加快百色市采供血事业的发展。
 
                                                                                                                      文/潘一玮    图/黄仁鲲